一季度船舶制造行业订单大涨53%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投资前景 全球观焦点
中国造船业的全球领先优势由来已久。从首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到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在上海交付,再到法国达飞集团近日向我国订购16艘大型集装箱船,合同总金额超过210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金额纪录 ……随着一艘艘“中国造”巨轮扬帆远航,我国船舶制造的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有关数据显示,至2022年,我国造船业已连续13年国际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一季度船舶制造行业订单大涨53%
(资料图)
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一季度船舶制造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3%,行业进入中期景气上升期。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我国今年一季度造船完工量91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新接订单量15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手持订单量1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
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4%、63%和51%,分别比2022年变化-2.7pct、+14.3pct、+3.5pct。
船厂生产保证系数持续提高,约为2.96年,较去年同期提高0.37年,表明我国主要船厂生产任务多,在手订单量大,船厂长期业绩得到有效保障。
一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5%、62.9%和50.8%,均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全球汽车运输船新造船订单共24艘,均由我国船企承接 。造船业作为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石,呈现出的蓬勃生机,再次彰显中国制造的强劲实力。
以大型邮轮制造为例,其设计建造难度极高,零部件数量超过2500万个,相当于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大型邮轮的制造代表了一个国家装备建造能力和综合科技水平 。此前,大型邮轮是我国唯一难以自主制造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船型。近年来,无论是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等高端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还是如船用起重机等配套设备装船率的持续提高,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大型邮轮“中国造”也被攻克。目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即将交付 。
其实,无论是未来可期的市场前景,还是稳步向前的产业升级,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益于我国完备齐全的产业体系支撑。作为一项技术要求高、复杂程度大的系统性工程,船舶工业更是对一国产业体系水平和供应链服务能力的考验。以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举例,造一艘LNG船工程浩大、战线很长 ,需要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产业配套支持。当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齐全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上下游配套,为保障产供链安全、持续提升产供链水平奠定了基础,更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更大优势和先机。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按照载重吨统计,2022年,全球造船完工量为8,011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为8,241万载重吨,与2021年相比均有所下降,而手持订单量为21,565万载重吨,与2021年相比有所增长,手持订单量创近6年新高。整体来看,全球造船企业复工复产存在一定阻力,并且新船订单市场热度有所下降,市场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领先。
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3%、55.2%和49.0%,与2021年相比分别-1.1%、+3.2%和+0.8%个百分点。
碳中和驱动,2023年EEXI和CII将正式执行,老旧船舶需要加装多种装置,变相增加运营成本;中龄船舶可以通过降低主机功率和航速来维持在役时间,但是也等于变相减少市场运力;而新造符合规定的船舶可以快速向替代能源动力方向转变。这将加快新造船市场的复苏步伐,推动新船成交量进一步增加。全球产能收缩严重,未来船价有望持续上升,目前,全球活跃船厂数量仅为274家,远低于2007年巅峰时期的678家,数量下降超过50%。克拉克森估计,2022年全球造船产能相比10年前减少了40%,在中期内只有适度或微弱的产能增长。
截至 3 月末,中国船舶旗下三大船企——江南造船、沪东中华造船、上海外高桥造船三大船厂,在一季度交船累计达到 12 艘、开工 12 艘、出坞 12 艘,实现了新年首季开门红,为全面完成今年全年生产任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船舶、智能船舶需求释放
此外,随着船舶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智能化需求的增长,船舶制造相关设备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首先,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国际海事组织(IMO)关于降低国际航运碳强度的技术和营运措施的新规已经生效。其中对现有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营运碳强度指标和船舶能效管理计划都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还确定了营运碳强度指标(CII)每年的折减率。
这就和汽车的排放标准有些类似,大量能耗高、排放的不达标的船舶将面临更高的港口费用,或直接面临退役。这不仅加速了新船替代的速度,同时也使得对现有船舶进行动力设备、排放净化设备的升级改造的需求大幅增加。
据相关数据显示,1~3 月,8 家重点监测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各类中低高速柴油机共计 3418 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功率 336.2 万千瓦,同比增长 20.7%。这对于中国动力(600482.SH)等船用柴油机龙头企业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2022 年,中国动力也刚刚完成并购调整,中船集团将柴油机业务整合注入到中国动力。至此,中国动力形成了包括船用中、低速柴油机,气体机及双燃料机等,形成了集合研发、制造、配套和服务的全产业链能力。这为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船舶智能化方面,由于下游需求逐渐恢复,2022 年我国智能船舶行业市场规模为 432.6 亿元,已经扭转了之前下滑的态势。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路线图》预计 " 十四五 " 期间我国智能航运关键技术占比将达到 7.5%," 十五五 " 期间占比将达到 74%。
《2023-2028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