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扎实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资料图】
2022年以来,乌海市将创建国家高新区作为落实“科技兴蒙”行动的重要抓手,坚持“建创同步、重点提升、特色突出”的基本思路,聚焦“集聚创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城融合”的主攻方向,全力推动乌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区。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自治区科技专项资金直达拨付率达100%,列自治区第一位;全市财政科技支出1.71亿元,同比增长34.6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51%,列自治区第二位。深入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工作,对42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指导,推动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32.6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9%,列自治区第三位。累计向自治区科技厅推荐登记科技成果13项,登记认定各类技术合同43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亿元,列自治区第四位。全年向上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资金4820万元,实施自治区、市本级重点科技项目11项,其中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自治区“揭榜挂帅”资金1000万元。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42家,建立3家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家自治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新型特色产业加速集聚。海勃湾产业园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引进赛思普、宝杰、东晶、天奇重工等高新技术企业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良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乌达产业园围绕“精细化工、新材料”成功引进协鑫东立颗粒硅、东景γ-丁内酯等一大批新项目,推动自治区级重点项目君正可降解塑料绿色环保循环产业链项目和兴发有机硅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海南产业园聚焦“煤基新材料、氯碱化工及新材料”,积极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华恒、三维、国轩等企业投资超百亿元的新建项目相继落户低碳产业园并开工建设,以光伏和锂电池为主要方向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基地和以生物可降解材料和有机硅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初步成型,“一区四园”产业定位更加清晰。
产城融合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乌海市以焕新提质为抓手,以低碳产业园为重点,投入3.67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9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住房17栋楼已封顶14栋,自治区首个“四位一体”(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能源岛以及特勤消防站、警务中心、社区医院、工人文化活动中心、科创大厦、商场等项目稳步推进,全力推动巴音陶亥镇与低碳产业园高度融合、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