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下半年智能手机五大趋势:机圈破界 车机要成大平板?

2023-07-28 17:03:56 手机中国

【手机中国】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今年618火热依旧,但智能手机市场并没有出现明显回暖的迹象。随着下半年大量新机涌来,这一趋势会得到改变吗?

上半年,中低端手机市场开始疯狂内卷,卷配置、卷价格,而高端手机则纷纷卷向影像系统,试图从硬件、算法、芯片等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细分来看,随着中端市场热度不断升温,特别是3000元左右价位手机的竞争加剧,原本高端旗舰才有的特殊配置,下半年将迎来一波“下放”,比如华为nova 11系列,延续了华为Mate系列和P系列才有的昆仑玻璃、北斗卫星消息。再比如Redmi K系列,承接了小米的小米影像大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以折叠机为代表的高端市场也不容忽视,有华为Mate X3和荣耀Magic V2两款折叠屏做榜样,下半年折叠屏市场必然会朝着“轻薄且强大”的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在华为和魅族等品牌的引领下,“车”“机”互联也成为了各大厂商扩宽系统边界的新选择,汽车智能化体验在手机厂商的搅动下无疑会迎来新变局。

种种迹象表明,下半年的手机厂商们将会在“卷”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针对下半年智能手机厂商的发展趋势,CNMO推出了“下半年智能手机五大趋势”系列专题,而本文,重点要说的是“手机厂商做车机”这件事。

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明显,如今的车机系统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进,从而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驾驶辅助、信息娱乐、安全保障等功能。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手机厂商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与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或竞争,试图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优秀的车机产品。那么为何手机厂商要开始“不务正业”?他们真能让之后的车机系统变得更好?这会对未来的汽车市场造成什么影响?相信看完这篇文章后你或许就能明白了。

手机厂商为何与车企抢饭吃?

放在10年前,汽车圈和手机圈可以说是“八竿子打不着”,身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你很难想象10年后二者会有如此多的纠缠。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曾经只出现在豪华车上的中控大屏开始逐步普及,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不少厂商和分析机构眼中,未来的车机俨然就是一个与手机功能类似的移动终端设备,而车机则是车辆成为移动终端的基础。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选择开始做车机,既可以说是被迫也可说是主动。一方面,如今的国内的手机市场有多卷无需多言,小米亲自下场造车、华为布局车业务,都是为了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万亿级的增长点。手机厂商进入汽车领域,可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盈利空间,同时也可以借助汽车市场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除了被动变换赛道外,手机厂商布局汽车领域也是为了主动抢占先机优势。当前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新技术、新模式、新玩家不断涌现,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手机厂商通过进入车机领域,一方面可以抢占先机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借此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实现多元化和跨界化的发展。

手机厂商降维打击?

手机厂商选择跨领域抢饭吃那肯定得需要一些绝活,不然为啥人家会选择你呢?虽然造车对手机厂商而言还是有些超前了,但是车机方面那的确是有些似曾相识。特别是在如今车机显示屏越做越大的当下,在不少消费者眼里,“车机那不就是一个大号平板嘛?”

话虽然不能这么说,但是手机厂商做车机也有着它们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手机厂商有着更强的软硬件协同能力。它们在智能手机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对于软硬件的协同开发和优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可以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商店、云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定制和调教,提升车机的性能和体验。

例如,华为在鸿蒙操作系统上引入了软总线技术,实现了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操作。当用户在使用华为手机并进入鸿蒙座舱后,手机上的应用就可以无缝转接至车机屏幕上,可极大改善用户体验。

手机厂商还有着丰富的生态体系。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应用资源,可以为车机带来更多的内容和服务。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与车机之间的互联功能,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同步和共享,让用户在不同场景下都能享受到便捷和舒适。

最后,手机厂商有着更大的品牌影响力。相比当前的不少车机提供商,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可以为车机带来更多的用户认可和信赖。他们可以通过自身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提升车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华为的鸿蒙智慧座舱就让问界在消费者的印象中加分不少。而魅族带来的Flyme Auto也成为了首发搭载它的领克08的一大宣传卖点。

做车机 也没那么容易

当然,任何事情有利就会有弊,手机厂商做车机也会遇到风险和质疑。首先摆在它们面前的就是较高的行业壁垒。从恒大造车一时就能发现,造车说难也不难,但是要造一辆好车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汽车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行业,对于车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手机系统死机无非就强制重启解决问题,但是如果车机突然死机,那严重性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特别是如今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取消实体按键,将功能集成到车机之中,若车辆车机系统无法保证稳定性,可能会对驾驶安全造成致命影响。

虽然从逻辑上看,车机系统和手机系统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从法规限制到稳定性规定,车机都要更加严苛,这也意味着手机厂商要想让系统上车,并不能仅仅通过简单移植,而是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进行适配开发。这意味着车机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平板那么简单,其将成为一辆车的中枢和灵魂,而车企是否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也是摆在手机厂商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比于手机用户,汽车用户的需求类型可能会更加复杂。汽车用户是一个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群体,对于车机的功能和体验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例如追求驾控体验的性能车用户对车机的需求,就很难与追求“彩电冰箱”等舒适科技感的用户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手机厂商在开发车机时,需要充分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与汽车厂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打造出符合市场和用户的产品。

机圈破界或引发“鲶鱼效应

目前看来,选择跨界造车机的手机厂商数量还十分有限,主要是华为、魅族以及即将推出量产车的小米三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它们的出现对于整个车机市场乃至未来的整个汽车市场都起到了“鲶鱼效应”。

手机厂商跨界做车机,能够促进车机技术的创新。它们的出现可以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提升车机的性能和体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激发汽车厂商的创新意识和动力,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手机厂商进入车机领域,也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手机厂商不仅会与传统汽车厂商进行合作或竞争,也会与其他手机厂商进行竞争或合作,形成多方博弈的局面。这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压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手机厂商的出现也提升了人们对于车机的关注度,并且推动车机统一标准的制定。由于手机厂商在软硬件、生态、品牌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他们可能会提出或倡导一些新的技术标准或通信协议,以适应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这可能会促使汽车行业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更加统一和开放的标准体系。

写在最后

曾经,苹果凭借其CarPlay在汽车界发挥了重要影响力,一度让支持CarPlay成为了车辆的一大卖点。而在如今,国内的手机厂商比苹果更往前走了一步,直接下场打造车机系统。俗话说,颠覆一个行业的往往都是外来者,而在华为、魅族、小米等陆续入局后,手机厂商做车机未来有望成为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