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信息

仪式感·光荣感·使命感_世界微头条

2023-04-12 10:55:41 解放军报


(资料图)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送别自古就是承载惜别与祝福的重要仪式。欢送有志青年携笔从戎则不只饱含深情厚谊,更有尊崇、激励、褒奖、期许等丰富内涵和特殊意蕴。

古今中外,武风兴盛的地区、功勋卓著的名将,无不善于以“公庭扬善”“赏罚分明”鼓舞军心、激励士气。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就有青年胸戴大红花、身骑高头大马,家乡父老欢送他们参加八路军的场景。

新时代热血青年立志为家国担当、以青春许国,既应褒奖他们的选择,激励他们到军营建功立业,也应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在全社会树立爱军精武、崇尚荣誉的价值导向。那些深明大义的新兵父母,秉持家国情怀,扛起家庭重担,坚持将儿女“上交”国家、送到边防,他们值得全社会尊崇、效仿。大学毕业生、研究生服役年龄放宽后,那些“准军嫂”将志同道合、朝夕相伴的恋人送往军营,从此与思念、牵挂为伴,未来可能独自承担照顾老人、抚育子女的重担,她们需要全社会多一些关注、多一点关爱。一场隆重热烈的欢送仪式,无疑是对参军报国的热血青年和在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父母、恋人、亲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扬。

近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地欢送新兵的“规格”越来越高、场面越来越热烈:送行的队伍里,有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家乡英模代表;赠送的“饯行礼”有“从戎之剑”“护国之印”以及非遗佳作和支前模型等。各地党政机关、英模代表以满满的诚意送行、以殷切的期盼致意,给予了军人军属莫大的光荣,激发了新兵建功军营、回报桑梓的信心决心。那些独具匠心的“参军礼”,既承载着父老乡亲的祝福期望,也凝结着各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地域风俗和家国情怀。在服役的日子里,士兵们睹物思责,必定能唤起内心无限豪情、激发奋进力量。

荣誉,“广而告之”,才能彰显价值意义;仪式,不仅是对使命的承诺,更是对责任的传递。新兵入伍,无论是入营、开训,还是授枪、宣誓,简朴而热烈、自然却走心的仪式,能够澎湃青春的赤诚、奋斗的激情,唤起新兵的荣誉感、上进心,凝聚更磅礴的强军动力。(■郝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