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 启迪思考
人民政协网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张佳琪)“之前小朋友们听说了袁老师下个学期要离开的消息,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资料图】
“伤心,没有袁老师就没人照顾我了。”
“高兴,因为我们会有新老师了。”
“我想流泪,以后没人给我拿零食了。”
……
“不想说再见”哲学集体活动正在进行
童言无忌,七嘴八舌。6月30日,一场主题为“不想说再见”的哲学集体活动正在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参政胡同分园进行。老师们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互相倾诉着自己对于保育老师即将离开的感受。
为何要开展这样一场集体对话?负责老师甄希告诉记者,这是班级里常有的“微哲学”探讨活动,前几天有孩子对于保育老师离开的消息表示不解,为了帮助他们正确表达情绪、全面地认识“离别”,便安排了这场讨论。
活动中,保育老师回应了孩子们的感受,同时也集体阅读了儿童绘本《再见的味道》,探索调节心情的方式。甄希表示,“我们是在捕捉孩子情绪的基础上设计所有的哲思话题,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养成思辨习惯,趣味生活。”
儿童真的懂哲学吗?
哲学并不是大人的专利,探索人生的重要课题,是每个人都不可让渡的基本权利。起源于美国的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至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全球50多个国家被采纳、实践。20世纪90年代中期,儿童哲学开始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及幼儿园扎根。
在这次讨论中,孩子们不停地举起小手要发言。有人说“想起了自己和妹妹分开”;有人说“时间久了,慢慢就不想了”;有的孩子则站起来,说自己有礼物要送给袁老师,争抢着跑到她的身边。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参政胡同分园内,老师陪伴孩子们正在游戏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长椿街幼儿园园长刘晓颖对此十分认同。她说,“有时候小孩子能说出一些‘金句’,提出成年人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老师要好奇孩子们的‘好奇’,才能更懂他们的世界。”
她举例,在一次打水仗的游戏中,有人说要保护老师,因为老师没有水枪“武器”,不厉害。后来一场关于“什么是厉害”的讨论就出现了。“一个人如果没有武器,但是能聪明地躲避危险,是不是也算厉害?这个观点孩子们都聊到了,这就是很有意义的讨论,包容多种可能性。”此外,孙悟空与紧箍咒也曾是话题之一,关于规则和自由,孩子们也都表达了朴素纯真的想法。
哲学作为“爱智慧”之学,符合孩子好奇的天性,更关注精神世界,与近年来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变化“不谋而合”。2022年教育部公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其中“教育过程”作为评估的重要方面,关键指标之一就是“师幼互动质量”。刘晓颖表示,“这次行业指挥棒不但强调了‘硬件’,也点出了‘软件’的关键,对老师倾听孩子声音提出了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听儿童说话,然后去分析,给予呼应和支持。”
教室绘画墙上记录着儿童的所思所想,大胆表达
让《评估指南》精神和指标真正落地,以“涵容童心 植根树人”的办园理念为发展引领,儿童哲学理念逐渐融入长椿街幼儿园师生的日常。
刘晓颖介绍,起初老师们拍摄图片、视频,做记录,在此基础上制作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心理,据此调整新一天的教学活动、玩具摆放等事项;自主游戏结束后,会组织儿童绘画表达感受,老师通过倾听每位儿童画作里的故事,鼓励大胆表达,走进儿童的内心,发现大家的兴趣点;进入2023年,儿童哲学讨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对话方式,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儿童哲学带来师幼之“变”
提起孩子们的变化,甄希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有位家长给我发消息,说在家庭会议时间他们都会听孩子讲幼儿园里的故事,特别是关于哲学讨论的事情。家长说孩子逐渐养成了发散思维,树立了辩证意识,在家也成了辩论‘小达人’。”
上好哲学课,老师需要和孩子“共同思考”,不当权威者,而是当好引导者、调节者。“哲学活动中我们尽量做开放式提问,和孩子们一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甄希表示,借此让孩子们明白思想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答案,意义要自己去寻找。
教室图书阅览区和表演区
“我们不希望把这种讨论变成上课,课程安排是要按时卡点的,而哲学对话是根据孩子们的情况灵活开始的。”刘晓颖直言,相比于传统教学,哲学的浸润对教师个人的哲学素养、人格魅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完美很难做到,但激发了老师们主动思考,日常做积累。”
据了解,幼儿园老师们现在有一个离不开的群,“爱智慧”微信群。平时孩子们聊到的话题,老师们会先在群里分享,以成年人的视角展开深度讨论,为后续轻松理解孩子们的想法,提高交流质量做准备。
2023年4月,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领域专家高振宇在西城区长椿街幼儿园参政胡同分园作主题讲座
从“心”出发看见儿童,离不开幼儿园的自我探索,还与“取经学习”有关。杭州师范大学儿童哲学领域专家高振宇、北京城市学院学前教育专家魏洪鑫等多位行业“大咖”对于幼儿园开展哲学集体活动都曾给予指导,点对点解答老师的疑惑,带领老师深入了解儿童哲学的意义,丰富实践路径。
“儿童哲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需要不断深耕。”刘晓颖表示,暑期马上到了,这是老师们学习“充电”的好机会,幼儿园教研工作会持续进行,老师之间也会开展业务上的“微研讨”,主要是回顾此前开展的儿童哲学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同时深入挖掘更多儿童喜欢的话题,展开剖析,准备新学期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教人学会思考,小孩子都爱问“为什么”,只要给了他们表达的时间、空间和氛围,思考的潜力自然会被释放。儿童哲学鼓励孩子发散思维,帮助他们获得自主性发展,孩子将受益终生。刘晓颖透露,“真正将哲学融入生活,除了面对面的集体对话,桌游、棋牌类游戏也是很好的实践载体,这是幼儿园下一步要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