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开胸开腹手术!血管外科团队“四开窗”,拆除体内“不定时炸弹”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
通讯员 杨岑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腹主动脉“四开窗”支架植入术,在完整封闭动脉瘤的同时,保住了患者内脏区所有重要分支动脉。8月23日,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资料图)
邓宏平主任团队正在进行腹主动脉“四开窗”手术
43岁的王先生来自湖北红安,4年前,他因腹痛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腹主动脉夹层,因夹层局限和费用原因,一家人选择了保守治疗。2个月前,复查CTA提示,他的腹主动脉夹层已经发展为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威胁生命。王先生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就诊。
患者术后2小时与邓宏平主任合影
血管外科主任邓宏平发现,他的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已累及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右肾动脉等重要分支血管,破口紧邻腹腔干,情况十分危急,手术迫在眉睫。
术前,血管外科联合东院麻醉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进行病例讨论,一致认为:患者病情极其复杂,瘤体在胸腔和腹腔交界处,累及众多重要的分支动脉,传统手术需要既开胸又开腹,创伤大风险大。MDT团队决定采用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分支动脉开窗术(“四开窗”技术),为患者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在完整封闭动脉瘤的同时,尽力保住内脏区所有重要分支动脉。
8月16日,在东院麻醉科主任孟庆涛、程云平医师全程麻醉协助下,邓宏平主任主刀,团队成员余晓晖博士、刘化刚博士、庄俊丽博士通力协作,成功为该患者实施了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四开窗分支支架植入术。
邓宏平介绍,累及内脏动脉的全腔内治疗(开窗支架或分支支架技术)操作复杂,需依照内脏分支血管位置,在支架上开出对应的“窗口”,个体化设计支架,在隔绝主动脉瘤或夹层的同时,避免分支血管缺血。但准确开窗、支体回装和选择窗口的难度都极大,一旦一个窗口对错,所有窗口都可能错位,导致分支动脉供血器官缺血性坏死。
术前主动脉CTA检查
当日手术中,依据术前CTA测量动脉长度、直径、角度、距离及开口位置,术中治疗团队将腹主动脉支架在超声科周青主任团队成员宫钦诚博士预先制作的3D模型完全释放,精准定位内脏动脉窗口并缝制标记后再回装支架系统,造影定位后准确释放,依次重建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双侧肾动脉,实现了动脉瘤完全隔绝,所有分支完整保留。术后王先生清醒,没有出现并发症。
术前术后造影对比
邓宏平介绍,累及内脏动脉的主动脉瘤或夹层一直是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对于该病,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是进行开胸开腹手术,切除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的主动脉,需要全身麻醉、阻断主动脉血流。随着微创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并发症率低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已成为主动脉瘤或夹层的治疗新趋势。复杂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微创腔内修复术加四分支开窗术,是世界各国血管外科专家努力摘取的“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邓宏平教授团队已成功实施胸主动脉瘤的顶级手术——“三开窗”手术。此类术式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此类疾病的治疗已进入全微创时代。
邓宏平同时提醒,高血压病人如果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或者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电击样或切割样疼痛,一定要控制血压同时尽早到大医院诊断治疗。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